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项目代表人物、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洪派”创始人洪影在80寿诞庆典上喜收新徒。 这次新收的7名弟子中,既有专业演员,也有评剧票友;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据了解,8岁开始学戏的洪影,从1954年开始收徒至今,已有57人成为其入室弟子,其中5人为国家一级演员,弟子赵立华、张俊玲还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去年,洪影还获得了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项...
山东新闻网聊城讯(通讯员:王庆友 崔翔)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于日前公布,聊城市申报的中医药传统制剂方法(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传承人秦玉峰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另外,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也正式公布,聊城市11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他们分别是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黄贤尧、栾喜魁、八角鼓传承人李以章、逯焕...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黄河文化的积淀,使得生存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有着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而灿烂。目前,我省有9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全国第四;省级301个项目。有国家级传承人27名,省级传承人228名。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中医药、民俗等16个类别...
甘肃新闻网岷县电(通讯员包海燕)近日,马列荣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马列,男,汉族,生于1960年12月,大专文化程度,198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岷县文化局局长职务。近年来,马列同志在全县文化系统积极主张突破传统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认真贯彻实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
新华网广西频道6月18日电(记者蒋桂斌)记者日前从著名旅游文化名城广西桂林市文化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这个市已有98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桂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共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13项、桂林市级84项,是广西各市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市。其中,发源于桂林的桂剧和彩调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林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日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皮革编织技艺、新疆蒙古族奶酒酿造技艺、俄罗斯族比瓦酿造技艺、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哈萨克族斯布孜格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成为全阿勒泰地区项目申报最多的一个县。 此次共公布了78个项目,涉及全疆多个民族与县,此次上报为布尔津县第一次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从国家文化部传来喜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近日揭晓,黄山市共有5人成功入选并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此,该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达到11人。 此次入选的5位艺人集中在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类项目中,分别是:徽州三雕技艺传承人王金生,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郑寒,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水森。 ...
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文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对全市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目前,全市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23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自治区)级12项,市级16项,县级203项。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18日电: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东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传承历史文脉,守望精神家园。为了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意识,充分展现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潜在经济增长优势,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不断促进东丽区的非物质文化遗...
新华网石家庄6月16日电(记者曲澜娟)记者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河北省人民政府日前正式批准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三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此次获准入选的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14项,传统音乐21项,传统舞蹈18项,传统戏剧20项,曲艺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0项,传统美术8项,传统技艺30项,民俗24项。 项目包括石家庄新乐市的伏羲文化、...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6月13日“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对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近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各级文化行政部...
中新山东网枣庄6月16日电 据枣庄日报报道:(记者 孙明春 通讯员 马运颖)6月13日,是第四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由山东省枣庄市文化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在枣庄光明广场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遗产人人有责,保护成果人人共享”。当日,来自全市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工作者,向市民散发宣传资料,介绍非物质...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为此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就此话题我们请来了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色音教授,请他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
新华网天津6月13日电(记者 周润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13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该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大量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介绍说,在数据中心,公众既可以欣赏展厅中的文字图片介绍及实物展示,也可以通过手触屏进行数据库检索,还可以在专题片放映中,全方位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据了解,中国非物质文...
(五峰铺镇中心完小的学生在体验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五峰铺镇文化站陈克文在向小学生展示蓝印花布艺术。) 6月9日,湖南省邵阳县五峰铺镇中心完小3000多名学生在校园体验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6月13日是全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邵阳县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主题,组织民间艺人进校园,传承和发扬该县被列入国家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袋戏、蓝印花布等文化遗产,让全县中小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